背景:3D大片、4K超高清电视节目、炫酷的特效等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视听体验,但对于视频制作方,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海量数据和跨制作网的需求,给存储系统带来巨大挑战。浪潮云存储方案可提供EB级容量、百GB的聚合带宽,以保障视频编辑的容量和流畅性需求,其分布式架构及领先的软件功能满足视频节目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数据容量和吞吐需求,让视频制作更出彩。
视听盛宴的背后,海量数据谁敢接招?
笔者周末去看电影时发现个有趣的现象,当天影院有超过50%以上的影片都采用了3D拍摄技术,比起前两年影院中凤毛麟角的3D大片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特效的制作上都有大幅提升,逼真的情景体验和酷炫的特效带来的体验就一个字——“爽”。
不止于此,近年来大量综艺节目、纪实节目为了打造节目真实感和细腻感,经常需要上百个监控和数十台(超)高清摄像机协同进行超规模拍摄,加上数十个后期制作小组的增色添彩,最终的节目效果自然更加叫好。
浪潮云存储方案成大规模视频拍摄和制作的“头号伙伴”
3D大片、特效制作、(超)高清电视节目等视频应用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拍摄和制作过程中的海量高清数据和跨制作网的需求,对后端云存储方案提出很大挑战:
首先,需要提供稳定的带宽和较低的数据延迟。比如视频(如3D电影)后期制作对带宽的需求量非常大。每一帧的数据可达10M以上,而且操作过程中需要实时显示,一般单路的数据流每秒就达到了200 ~ 300MB;再加上工作人员都是协同工作,处理电影的时候需要多路数据流。如此大的带宽与流量需求,对于云存储设备也是很大的压力。
其次,需要提供海量共享空间。以电视节目视频制作为例,现在的电视节目一般都是高清或超高清(4K)的,仅日均素材量就达到1000小时以上,需要数十个到上百个客户端协同工作,整个拍摄周期的存储容量达到数PB,甚至10PB以上。如何提供跨平台的海量共享空间,让每个客户端都可以在线并发读取、修改视频素材,对云存储方案是个不小的考验。
再次,视频数据是海量的,且存储容量和存储性能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通常一套系统的建设初期数据存储和处理量不大,但未来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如果采用一次性投入的方式,前期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后期存储系统容量及性能不足的时候又较难扩展。因此,较合理及高性价比的方案是采用分批建设,这就要求整套存储系统具有及高的可扩展性。
还有很基础的一点,存储方案需要得到足够的可靠性保障,让视频数据时时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