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企业存储 > 新闻产业 > 新品曝料 > IBM XIV存储系列横空出世挑战传统思维

IBM XIV存储系列横空出世挑战传统思维


论坛 【转载】 2009年06月01日 15:58 评论
    自XIV 2005年上市以来, 由于其独特革命性的网格架构, 很快就在市场中获得了认可, 也触动了很多业界厂商的利益, 因此, 不断有针对XIV的反对声音,在某些评论中, 有的断章取义, 有的望文生义, 在根本不了解XIV的技术特点的前提下就对XIV妄加攻击。

    XIV与EMC Centera的对比

  XIV的首席架构师Moshe Yanai先生在EMC担任CTO期间, 主持设计了Symmetrix, 并被称为是”Symmetrix之父”, Moshe Yanai于2002年离开EMC并创建XIV, 而Centera是EMC于2002年才提出设计理念并研发成功的, 因此, 所谓Moshe Yanai先生是XIV和Centera架构师的说法是不严谨的。


项目 EMC Centera IBM XIV
用途 二级数据归档 一级在线OLTP应用
传输类型 IP FC & iSCSI
数据存储方式 CAS, 基于寻址技术的存储, 基于文件系统 网格技术, 所有数据以1MB大小的粒度分布在全部硬盘, 无文件系统
数据保护方式 通过节点间的RAIN架构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镜像 底层的数据块镜像技术, 镜像单位是1MB的数据块
数据类型 面向对象, 固定内容 数据块
寻址类型 基于内容 基于位置
应用模式 需对应用做二次开发, 通过IP网络把一线存储中的非常用数据迁移到Centera, 可以应用法规遵从 通过标准的SAN/IPSAN连接主机,
性能 Centera由于其内部寻址的算法复杂, 根本不适于用作在线存储, 只能用作二级归档存储, 优越, 适用于大多数的OLTP/OLAP应用
竞争对手 磁带, 磁盘库, 光盘库等传统归档系统 EMC DMX, HDS HSPV等高端存储

  XIV的确是通过革命性的算法把多个紧耦合的基于X86架构的存储单元组织在一起的, 但是并不是通过文件系统实现的, 不存在所谓的”全局文件系统”, 而是在系统内部把磁盘分为上亿个小格子, 并通过伪随机的数据分布保障并行度, 其根本的目的在于XIV要通过大规模并行的方式, 把数据均匀分布在系统内的全部硬盘上, 这样才可获取最高的性能。

  虽然XIV的架构内部使用了工业标准组件, 但这些组件经过特别的设计, 与先进的算法相结合, 可以在架构, 性能, 可靠性等角度达到业界最佳水准。 何况还可最快速的跟上业界发展的步伐, 及时采用业界最先进的技术。。如此简便满足客户高可扩展性的做法未尝不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长久以来, 传统的存储架构一直强调, FC盘才是高性能的, SATA盘必定是不能用作关键领域的, 这在XIV出现之前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传统存储的架构决定了其总体性能极度依赖于磁盘的性能以及RAID方式。尤其是在绝大多数应用中最常见的随机读写性能, 由于传统存储的RAID技术所限, 数据分布不够分散, 当应用向存储发出随机读写要求时, 常常发生在一块硬盘内频繁产生寻道, 这样就要求磁盘的转速要高, 寻道时间要短,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性能提升。

  在XIV内部, 数据已经均匀的分散到全部磁盘上, 主机在从XIV上存取数据时, IO已经被大规模分散到全部磁盘上, 这样随机读写操作在XIV上经常表现为多个磁盘并行云状, 因此, XIV对磁盘的要求很低, 即使是低转速的SATA磁盘, 也能在XIV中获得极高的性能, 这就是架构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在高端存储上, 第一位的要求永远是可靠性, 要保障数据不丢失, XIV本身就定位于高端存储, 为了使用户的数据更安全, 容量的损失是必然的, 容量与可靠性永远是矛盾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XIV上的数据不仅仅全部采用镜像的方式保存, 还额外留出空间以应付磁盘损坏或模块故障,

  在其他厂商的阵列中, 虽然支持多种RAID级别, 但是在高端产品中, 也同样推荐用户为重要应用使用RAID 1或10等方式, 况且, 还要对生产卷或R2的容灾复制卷做BCV, 用户经常妨碍按发现, 他所购置的存储, 裸容量有10个TB, 但经过RAID, hotspare, BCV等配置之后, 可用容量常常仅有3~4个TB, 其容量损失率经常超过60%。

  关于多路径软件, 业界采用标准化以节约用户的呼声已经很久了, 事实上, 有相当部分对多路径技术了解的客户在其核心业务上(Core Banking等)拒绝使用某些厂商的专用软件, 而是用操作系统(包括AIX, Soloris, Windows, Linux)自带的MPIO/MPxIO软件取而代之, 带来的是更低的成本以及主机厂商的支持。

  此外, XIV的内部操作系统构建于Linux 内核之上, 是经过认真的研发和测试的, 完全可以应付最关键的业务, 而其他厂商的很多存储产品也同样构建于Windows或Linux之上。

  综上所述, XIV通过多方面的技术, 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可靠,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 XIV在世界范围内累计销售超过500台, 大量应用在金融, 电信, 制造, 医疗, 科研, 教育等行业的关键生产系统中, 从未发生过丢失数据的宕机事故, 是完全值得客户信赖的。

  XIV作为划时代的存储系统, 它的横空出世, 让很多对手发抖, XIV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成功应用都是从竞争对手处赢得的, 为此我们也不难理解这些诋毁声音的出现了,因为有些厂商面对XIV这一强大对手难免感到威胁和恐惧。。

  正如汽车和坦克的出现一样, 革命性的产品必定首先面对的就是传统势力的竭力打压,但是, 创新的存储模式已是大势所趋,XIV的发展一定会一往无前,因为理智的客户才是最终的裁判!!

相关搜索:SAN IBM 虚拟磁带库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视觉焦点
企业存储新闻产业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