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数据那么多,是怎么保存的?你有没有想过几十年前电脑容量不是按照GB或者TB计算的,而是按照MB衡量的。如今我们的网盘容量经常达到数TB,这在几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2.52GB硬盘大如冰箱
如今我们已经习惯在电脑、U盘或者网盘中存储大量的数据,而在几十年来,存储几GB的数据还需要冰箱那么大的体积才能实现。
打孔卡(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起,人们记录数据的方式还是打孔卡或者叫做穿孔卡。它的工作原理也十分简单,就是有空的地方为1,没有空的地方是0,然后用光电或者机械触点来检测是否有孔。打孔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25年,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盛行,这也是IBM早期比较成功的产品之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电子机器可以每分钟读取150多张打孔卡,而这已达到了纸卡计算的上限。
在距今六十年前,1956年9月,IBM305RAMAC计算机和IBM Model 350硬盘,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硬盘正式问世,是现代硬盘的雏形。这款最传统的硬盘由50块24英寸磁盘构成,总容量为5百万个字符,也就是不到5MB(大约相当于一首普通流行歌曲的大小)。它却拥有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
当时,《圣何塞水星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拥有超级记忆的计算机!》的文章。文中写到:“磁盘上的信息可以随意添加、修改或擦除。一度作为最耗时的办公机器流程——卡片分类——彻底消失,或者大大减少。”
随着RAMAC的问世,硬盘技术开始逐渐向世界推广,几乎改变了当时的日常生活。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许多客户都开始使用RAMAC存储5–10MB的数据。虽然在现在看来,这么大的存储空间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已经开始改变当时的业务发展模式。
到了1980年,磁盘技术已经有所提升,第一款容量超过1GB的硬盘(2.52GB),不但体积大如冰箱,重约250KG,价格更达到8-14万美元。
试想如果我们还在应用打入冰箱的硬盘,那之后依托存储的PC、手机、游戏机、2U服务器应该都不会出现了吧……